|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鼎城英杰>详细内容

刘春樵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09 11:49:56 浏览次数: 【字体:

刘春樵的故事

姚运来

刘春樵,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湖南这块土地上没有人不知晓。他很恭敬谦和,见谁都是一张笑脸,眼角总是堆出深深的笑纹。曾经是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他,离休后和老伴回到家乡落户。从此,他躬耕不息,把余热和汗水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受到当地百姓交口称誉。

泪水凝成的新梦

刘春樵,也算是一个带传奇色彩的人物。人们对他的敬仰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解放前,他做过十八年长工。讨过五年米,是一位苦大仇深的农民。一九四九年初,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到部队第二年,就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他积极组织群众斗地主、打土豪,连续两次荣立大功,并被评为全军特等功臣。在荆江分洪水利建设中,他舍身抢险,又被评为全国特等劳模。他的名字刻在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的纪念碑上。退伍后,刘春樵先后担任过乡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出席了党的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连续三次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

一九八三年,他离休了,在办离休手续那天,他心情十分不平静。他感叹人生如此短暂,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恩情还没有很好地报答,革命生涯就打句号了。想着想着,他抽泣了,一股泪水涌了出来,流淌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

正是这泪水,凝成了刘春樵新梦。他喃喃自语:我何不回家乡农村去,为乡亲们致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主意一定,刘春樵悄悄地收拾家里的东西,没有惊动机关大院的任何人,和老伴一起回到了梦绕情牵的家乡——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

刘春樵没有忘记那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他心系百姓,情动家乡。在这里当过乡党委书记的他,曾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操碎了心,无论是新建的厂子,还是新增的项目,从策划到实施,从内部管理到产品质量的提升,无不凝结他的心血和汗水。刘春樵回到家乡,仍精神抖擞,不减当年,脚不停,手不住,跑遍了全乡所有的村,走访慰问群众,调查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他想利用在职时的人缘关系,为乡村企业的发展再尽点绵薄之力。他把自己的想法向乡党委“汇了报”,党委“一班人”十分感动,求之不得,但看他年岁已高,又患多种疾病,不忍心再麻烦他了,便劝他在家安度晚年。他说:“我人老心不老,病多身不残,天天坐在家里,心不安喽!”就这样,在刘老的再三要求下,他的新梦终于可以圆了。

出差像个普通农民

从这以后,刘春樵开始出起差来,而且出差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为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采购设备、推销产品,时而上北京下广州,时而跑长沙去上海,四处奔波,不辞辛劳。据镇里会计统计,刘春樵回乡后累计出差数百次。

刘春樵在省里任过职,应该说算是一名高官了,但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生活节俭。出差吃、住、行都不讲究,衣着陈旧、穿着像乡下普通农民。有几次出差,接待人员把陪同他的人误认为是首长,而把他撂在一边。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还闹了一次笑话。那天,他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黄军装,脚穿一双泛白了的解放鞋,进到北京某机关办事,服务员看他土里土气,大门不让他进,电梯不让他坐。同去的干部急了,只得连忙上前替他介绍:“他叫刘春樵,原中央委员,是来办公事的……”他自己为这些小事也伤过脑筋,每次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有关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

本来按照国家的规定,他坐火车完全可以享受软卧待遇,但他出差大多是坐硬座。有时没有座位,他就和大伙挤在过道里。饿了,买个盒饭吃;困了,倒在一起打个盹。下了车,他和大伙一起住在价钱最便宜的旅店,买几个人一起睡的通铺。据当时的乡党委书记夏建和回忆说:“有一年,他带领乡干部和村支书到北京参观,为了节省,不住驻京办事处,不住宾馆,住在一家连热水都没有的简陋招待所。参观大寨时,为赶时间,到山西阳泉吃一碗光头的白皮面。”夏建和还说,他喜欢喝一杯小酒,每次出差都是自己事先从家里带来,到了目的地,几个人围在一起,席地而坐,有一碟咸菜,几粒花生米就是一顿快乐的美餐。同去的干部,每次见到这种情景都过意不去。但刘老说,这种出差的方式好,即省钱,又无形中少了那个等级隔阂,与老百姓多了一份融洽。同志们都觉得刘老的话说得在理,连连点头,无不从内心里敬仰他。

几斤萝卜当苹果

有一年,乡里决定办个针织厂,为买设备的事,刘春樵带着几位干部上了北京,到纺织工业部一打听,说是要去上海和生产厂家直接联系。乡干部问刘春樵怎么办?他把手一挥说:“走,到上海去。”他们赶到火车站,可是当天的坐票已经卖完了,刘春樵说:“买站票吧?”乡干部急了,说:“那可不行,您老受不了的。”老刘说:“哎,早一天到上海,早一天完成任务,乡亲们等着消息呢!”

刘春樵和乡干部买了几张站票上了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一路上,刘春樵留下了“几斤萝卜”的佳话。上车前,乡干部提议给他买几斤苹果,好在车上解渴。他想,现在赚钱不容易,出门办事还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当时看到北京的红萝卜好吃,价钱比苹果便宜很多,于是,他就买了几斤萝卜。上车时不小心还挤掉了几个,他舍不得丢,连忙叫大伙帮他拾起来。

当时,随同的乡干部问:“您买萝卜干什么?替乡里从银行贷到那么多款,辛辛苦苦,买几斤苹果不算特殊吧?”刘春樵笑着回答他们:“银行贷款是买设备的,不能乱花一分。”他说:“萝卜好吃啊!既省钱又解决了口干的问题,还可以治病,一举三得哩。”就这样,几斤萝卜,他从北京吃到上海,又从上海吃到长沙,剩下的回到家里还炒了一大碗。

当然,买几斤萝卜代替苹果,这对于刘春樵来说,只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他在出差途中,这样的事究竟发生了多少,谁也数不清。每次出差回来,会计总要给他报一些补贴,他怎么也不要,他说:“我离休后,上面已经给我生活补贴费、交通费和护理费等等,我怎能再拿乡里的出差补贴呢?”

刘春樵在百姓的眼里是那么勤俭朴素,那么廉洁奉公,那么平易近人。

歪嘴上北京

刘春樵回到家乡后,一心扑在为乡亲谋利益的事上,把自己的疾病抛到九霄云外。多少次他带着药品出差,多少次他病倒了,不得不住院治疗,但病情稍有好转,就又踏上了出差的路程。据他老伴樊梅芝介绍,有一年九月份,春樵同志病得厉害,老伴劝他去住院,开始他拒绝了,但不久嘴也歪了,脸也肿了,后来不得不去长沙治疗。途中,在常德进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后来才转到长沙住院。按照他的病情,医生说至少要住院三个月才能痊愈。谁知有一天,他却突然回家了,他说乡水泥厂有急事要去北京办,所以就出了院。他对老伴说:“老妈子,我明天要去北京,给我把东西收拾好。”老伴说:“你疯了,嘴巴还是歪的,怎么能去北京?总不能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吧!”可刘春樵为乡亲们致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拖着重病的身子,第二天就上了北京。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一同出差的干部,感动了蔡家岗乡全体干部群众,感动了他出差所到单位的每一位接待人员。

刘春樵的这些故事,也许很平常很普通,但正是因为平凡才彰显伟大。这是他以行动解读一个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在用奉献书写崇高,用实际行动诠释他对党的忠诚。如今,刘春樵同志虽然已辞世,但他那些平凡却非同寻常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