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文甲起义
常德沅水之南属雪峰山余脉,地势起伏,群山连绵。大革命时期的常德县文甲区(今尧天坪、草坪一带),就在这一片山丘沟壑之中,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7 年 9 月 10 日,这里爆发了由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常德文甲农民起义,打响了湘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自此揭开了沅澧大地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起义背景:革命与危机的交织
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由此,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史称国民革命或大革命。
1926 年 8 月,贺龙率北伐军左翼先锋进驻常德,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常德的革命高潮很快形成。党的组织、工会、农民协会纷纷由秘密转为公开,全县党员很快发展到 380 多名,建立党支部 29 个,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 11000 多人,农协会员达到 10 万人以上,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农民协会基本取代了地主政权。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积极团结国民党常德市党部、县党部的左派力量,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在县城,通过工会组织工人和学生开展抵制苛捐杂税、参与县政管理、试行劳资共管等革命行动。在农村,通过农民协会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减租减息退押、平粜禁运粮食、清查逆产浮财等革命斗争。尤其是处决县内头号恶霸杨仲达的行动,引起全县震动,人们拍手称快。全县几十万农民积极行动,革命形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把统治农民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彻底击碎,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造成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局面。
然而,浩浩荡荡的革命大潮始终是暗流涌动、危机重重。排山倒海般的工农运动, 触动了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的直接利益。尤其是湖南《土地问题决议案》的公布,更是令唐生智、何键等反动军阀惶恐不安。于是,国民党右派与土豪劣绅沆瀣一气,组织“保产党”“打狗会”“太阳会”对抗工农运动,残杀工农群众,破坏国共合作。1926 年4 月,常德的国民党西山会议派谭肖崖等人,就挑起了轰动全省的“省立二师事件”,共产党员蒋兆骧等被抓被关,进步学生滕代远等被迫出走。1927 年 4 月初, 常德驻军反动师长叶琪怂恿官兵在灌溪岗市一带制造事端,与农民发生械斗,不法官兵被打死打伤数人,事件以县农民协会委员长陈昌厚被迫去职才得到平息。
终于,反革命势力凶相毕露,挥舞着屠刀向革命群众的头上砍来。1927 年 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 月 15 日,李济深奉命在广州“清党”;5 月 21日,反动军阀何键、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7 月 15 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宁汉正式合流。曾经充满革命生机的南中国大地顿时杀气腾腾,血雨腥风。从一开始,常德高涨的革命运动就被湖南反动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长沙马日事变后第三天, 也就是 5 月 24 日,许克祥指使常德驻军熊震旅部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常德“敬日事变”。事变中,全县一半以上的共产党员倒在了血泊之中,9 名县总工会执行委员被杀害 4 名,12 个区农民协会正、副委员长被杀害 11 人,农协骨干与会员被杀 200 多人,共死伤革命民众 600 余人。一时间,常德城乡笼罩在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土豪劣绅变本加厉的反攻倒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被血腥镇压下去了。
起义前奏:挫败与鲜血的警醒
大革命在高潮中由胜利急剧地转向失败,原因很多,正如毛泽东后来指出的:“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国共合作之初,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就对国民党的革命性作了过高的估计,采取了“以左派为中心”的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路线,使我党在军事斗争、政权建设以及土地革命等根本性问题上认识不统一,策略不得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 等正确主张,始终得不到重视和采纳,革命路线一再失去良性转向的机会。
宁汉合流,使中国共产党人彻底放弃了对汪精卫集团的幻想;无数共产党人的鲜血,使中国共产党人彻底认识到了工农武装和军事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 年 8 月 1 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北伐部队 3 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会议纠正党在大革命时期的严重错误,正式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总方针,并把领导发动湘鄂粤赣 4 省农民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前最主要的任务。8 月 18 日,中共湖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决议,拟出了一个全省暴动的具体计划,即将全省划分为湘东、湘南、湘西和湘西南 4 个区域,分别以长沙、衡阳、常德、宝庆为中心,同时组织暴动。8 月下旬,中共中央在《两湖暴动计划决议案》中要求“两湖的农民暴动必须开始于 9 月 10 日”。虽然后来湖南省委根据实际情况缩小起义区域,集中力量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但在各地党组织领导下,湘南、湘西、湘北地区数县都先后举行了不同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直接或间接地支援、配合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及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战略转移。常德文甲农民起义便是其中一例。
“敬日事变”后,常德的共产党员没有被敌人的白色恐怖所吓倒,原中共常德地委组织部长张盛荣脱险后,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活动在常德城乡,联络虎口余生的革命同志。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寻找,先后与陈昌厚、蒋才桢、陈敏、李芙、康序焕、王千祥、刘泽远等党员骨干接上联系。到 1927 年 8 月初,全县重新登记的共产党员达 80 多人。8 月中旬,正式成立中共常德县委,张盛荣为书记。8 月下旬,全县建立了岩桥寺、楚材、丹洲、周士、渐安 5 个党支部。8 月底,中共常德县委与省委恢复了交通和联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秋收暴动指示传到常德,这无异于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点燃了幸存的革命同志心中淤积已久的怒火。常德县委很快作出了发动文甲区农民武装起义的决定,并派楚材党支部书记戴修文回家乡长茅岭组织与领导武装起义。
起义爆发:猎枪与梭镖的戎威
1927 年 9 月初,楚材党支部书记戴修文回到文甲区,秘密联络到隐蔽在山中的地下党员徐炳初、农会骨干潘人安,然后分头串联万寿山、古城山、枫梓洞、珞伽寺等乡的青壮年农民 300 多人,组成文甲区农民起义军,戴修文亲任起义总司令,原文甲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徐炳初任副总司令,原文甲区农民协会宣传委员、万寿山乡农民协会委员长潘人安曾当过兵,任武装总指挥,各个分队队长,由原农会骨干担任。起义队伍建立后,他们加紧训练和准备军械,与县委共同研究、周密策划行动计划,决定利用 9 月 10 日中秋节部分敌人回家过节而兵力不足的时机,举行武装起义,攻打驻扎在珞伽寺的区公所和团防大队。
9 月 10 日清晨,戴修文站在文甲区万寿山的最高处发出起义信号,埋伏在6个山岔的 300 多名起义人员,手持梭镖、大刀,像离弦的箭冲向珞伽寺。徐炳初身佩猎枪冲在前面,潘人安肩扛一支老式步枪指挥队伍前进,戴修文在后面督阵。起义队伍很快就把珞伽寺围得水泄不通,反动团防大队长张仕元闻声跑出,有个队员立即告知徐炳初:“他就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张仕元”。徐炳初眼明手快,朝张仕元就是一枪,不偏不倚地打中了他的胸膛,张仕元顿时毙命。几个团丁见势不妙,没命地逃走了。起义军冲进区公所抓住了浑身发抖的县杂税局局长张国政,并捣毁了反动区公所。起义军乘胜前进,转战不法豪绅。先后冲击了杨子君、李雪廷和段礼堂的庭园,没收其钱财,散发给穷苦农民,还放火烧毁了杨子君的庄园。起义告捷,声势大振,人民群众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 1000 多人。当天下午,起义总司令戴修文一面派员进城向地下县委请示汇报,一面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恢复文甲区农民协会,号召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同土豪劣绅斗争到底。公审了吸血鬼张国政,并当场处以死刑。傍晚,起义领导人戴修文等率领起义队伍疾行 20 余里,赶到丁家港与桃源交界的杨阁庵,听候县委的指示。午夜时分,地下交通员胡敬初带来县委指示:反动军队很快就会进山“清剿”,起义军应分散游击,如当地不能立足,可把队伍带上太阳山。戴修文、徐炳初、潘人安等起义领导人商议,上太阳山必经沅江天堑,敌人重兵把守很危险。最后一致决定:起义队伍隐蔽下来,等待时机,再次举义。当晚,起义队伍分头行动,迅速散去。徐炳初秘密潜入正在修筑的常桃公路工地开展地下工作,戴修文转移至石门桥熊家洲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潘人安则背井离乡投奔革命队伍。
文甲农民武装起义从策动、发动到爆发,不到半个月时间,起义斗争虽然短暂,但其声势和影响是巨大的,起义行动狠狠打击了地主豪绅的威风,大大激发了全县乃至湘西北地区革命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志,将永载土地革命斗争的史册。